全省要闻当前位置:焦点资讯甘肃网 > 全省要闻
陇南文旅资源二十四宝|民俗四秘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陇南市位于甘陕川交界处,是甘肃省唯一全境属长江流域的地区,既是北方的南方,也是南方的北方。陇南地处南北过渡带、神奇的北纬33°黄金纬度,既具峰峦如聚的北国雄壮,又有烟雨空濛的南国灵秀,既有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又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俱佳,古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谓,今有“生态陇南·康养胜地”之美誉。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我们精心提炼陇南文旅资源二十四宝(历史四奇、文传四品、民俗四秘、地产四珍、美食四味、技艺四绝)。现推出陇南文旅资源二十四宝之民俗四秘篇,敬请广大游客持续关注。

民俗四秘之白马傩舞

文县“池哥昼”是生活在白马山寨少数民族的一种古老独特、原始古朴的群体祭祀舞蹈,因表演时头戴面具,亦称白马面具舞。“池哥昼”是山寨群体性活动,有固定的表演舞步和程式,各个寨子表演的角色、人数、面具、装扮、动作又不完全相同。“池哥昼”一般由9个人表演,其中4人扮成山神,又叫“池哥”;两人扮成菩萨,又叫“池姆”;两人扮成夫妻,又叫“池玛”;还有一个10多岁的儿童扮成“猴娃子”,又叫“池玛鄢板”。以舞蹈贯穿始终,表演服饰、道具、形式、舞姿有别于其他歌舞,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厚的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

民俗四秘之高山踩印

武都高山戏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特色剧种之一,是源于陇南市武都区高寒山区鱼龙、隆兴一带的民间社火。由于武都高山戏演出程式的绚丽多姿、曲牌唱腔的丰富多彩、服饰打扮的风格鲜明、舞台表演的独具特色而被赞誉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

武都高山戏的舞台演出程式一般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其中“演故事”是高山戏的正式内容。高山戏文化不仅仅是讲究“四功”“五法”的“演故事”文化,它还包括了以把式舞为其代表的“议事”“出灯”“过关”“圆庄”“上庙”“走印”“踩台”“灯官说灯”“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诸多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

民俗四秘之女儿乞巧

乞巧文化是中国丰厚文化资源丛中的一朵奇葩,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西汉水流域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是一种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

乞巧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长七天八夜,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以及送巧七个固有程式,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态传承。

民俗四秘之影子古腔

影子腔又称“灯调”或“梅花腔”,渊源于用兽皮刻画人形、借灯光在纱幕上显影的民间皮影戏,民间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挖掘、整理、改革,于20世纪50年代末搬上舞台,并正式定名为“陇南影子腔”。影子腔来源于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它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创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

相关信息:陇南文旅资源二十四宝|文传四品

上一篇:来酒泉踏青赏花,开启乐享春光之旅
下一篇:漫步炳灵寺石窟,寻找内心禅静
  • 15682827113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辽ICP备2024028110号-3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407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辽网文(2024)2654-41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辽)字第02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