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曲《调笑令·胡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焉支山下的大草原上,绵延的群山、无边的草原、奔腾的骏马,气势壮观,境界阔大。这便是辽阔而灵秀的山丹马场。
山丹马场
一个晴好的周末,相邀友人去山丹马场。一路迎着巍峨的祁连群峰行驶,一小时后,视野里渐渐改变了颜色,前方出现了大片浓郁的绿色波涛,马场到了!
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牧草青翠碧绿,色彩斑斓的野花竞相开放,拥有百万亩草原的山丹马场如巨幅彩色画卷徐徐展开。
说到马场,你可知道吗?祁连山下的山丹马场,从汉朝时起就开始屯兵养马,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汉初西北边郡设牧师苑36所,繁育军马达30万匹。霍去病破匈奴,长途奔袭祁连山,拿下匈奴焉支山牧场时,就缴获了军马十几万匹。山丹牧师苑的繁盛为汉王朝骑兵得胜、所向披靡所需良种战马提供了保证,也见证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辉煌岁月。
北魏时,包括汉阳马场在内的祁连山一带的大片草原被皇家划为官牧地,牧马上百万匹。拓跋宏年间更为鼎盛,仅汉阳马场一处就牧马十万匹。
时至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炀帝杨广西巡张掖,御驾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27国王公使者,亲临大马营草滩,并下令在大马营草滩设牧监,牧养官马。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主持牧马事业24年,牧场管理科学、有序,战马供应充足。据史籍称:“祁连大草滩在唐代养马极盛时期,逾七十余万匹。”杜甫亦作《天育骠骑歌》颂张景顺,诗曰:“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宋朝在陕、甘、川诸地广开马市,以茶叶换马,精马充军,羸马输送大马营草滩等地牧养,以备战时之需。后大马营草滩被西夏攻占,马场一度被废弃。
及至元朝,专责马政的机构尚牧监设立,统管各地马场,大马营草滩牧场再度复置。明太祖年间,朱元璋派兵河西走廊,置大马营草滩为官办牧场。及后,朝廷重建大马营城堡,大搞大马营各牧场基建。
山丹马场的主要工作是培育良马,特别是供给战马。山丹马是河西本地马与西域马的完美结合,兼具矫健、威武、速度和力量于一身。作为战马,适于骑兵的长途奔袭。丝绸之路上,在与西域及诸多草原部落的贸易中,良马永远是不惜重金也要得到的战略物资。历代骁勇将士就是骑着凉州马驰骋疆场,为捍卫边陲立下汗马功劳,也留下了许多令凉州人引以为豪的关于“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传奇故事……
山丹马场
夏季,祁连山下的山丹马场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蓝天拥抱着飘荡的白云,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祁连山的雪水从这里流过,养育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沃土。一幅幅如画般的景色,总让人回味无穷。
好一片浓郁的绿色,好一个不见边际的大草场。马场广阔的疆域纵横百余里,不论你的眼力有多好,也难以看到草场的边缘。今夏的雨水一遍遍滋润着祁连山下漫无边际的牧草,不到真正的大草原,很少有人能透彻地领悟到这诗画一般的境界。远处,一群小孩在草丛中奔跑嬉戏,忽然间,好似听到了统一的号令,孩子们呼哨一声,齐刷刷躺倒在草丛里,霎时全都不见。又过了一会儿,那些孩子又呼啸而起,欢叫着四散跑开了。
马场大草滩上,不光是牧草繁茂,绿浪波涌,各种闲花的品类也异常繁多,遍地的马莲草丛里又开放着各色各样的野花,红色的山丹丹花,粉色的狼毒花,蓝色的蝴蝶花,白色的银露梅花……还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它们点缀在茂盛的绿草丛中,枝叶相连,互相缠绕,一同装点着这绿色的天地。不仅如此,牧马人早在春季就在祁连山脚下撒下了油菜花的种子,随着夏季的到来,金黄色的油菜花迎着灿烂的阳光遍地开放,远近一片金黄,呈现出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
马场最吸引游人的,自然还是山丹马。除了保护生态,保护马种也是马场人最为重要的职责。马产业基地是马场保护马种的科研繁育基地,马厩里的种马来自世界各地,最有名的当数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汗血宝马”。作为世界上最稀有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不仅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外形也十分引人注目。除了汗血马,这里还有阿拉伯马、温血马、弗里斯马、纯血马等名贵马种。当然,这里展示最多的,还是山丹马。
天高云淡,阳光明媚,正是放牧马群的好时节。置身草场,放眼四望,只见远近开阔的草滩上游动着一片片马群,如诗如画,好不悠闲。兴致盎然,选择一处较高一些的地方站住脚,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对准一片离得稍近些的马群,欲要捕捉几个有趣的镜头。不料,马群不知受到了什么惊扰,其中一匹高大的骏马忽然间昂首长啸一声,马群立即风驰电掣,纷纷扬蹄向远方奔去。
山丹马场雨后初霁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超
如今的山丹马场分为三个场部,每个场部各有千秋,如同三个别具特色的草原小镇,白色质朴优雅的场部小楼,整齐纯朴的一排排牧马人住房,不露声色地掩映在美丽如画的绿树繁花中。自然景观与古朴民俗风情相融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山丹马场夏季气温20℃左右,已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旅游避暑地。
盛夏的山丹马场生机勃勃,纵马驰骋在马场草原,一望无垠的祁连白雪,绿如碧玉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牛羊马群,碧亮剔透的西大河水库,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浓墨重彩的西部田园画。这幅大自然的画卷,正舒展开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与辽阔欢迎远方的客人。(文/田瞳)
相关链接:山丹印象
山丹县,隶属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塞上明珠、丝路重镇金张掖的东大门。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
县城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全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黏土、铁、石灰岩、硅石等10种。山丹县的水系属内陆河流域,东、南部山区属石羊河水系和黑河水系。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南部祁连山、中部大黄山的融雪。境内河流有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和山丹河以及大黄山浅山区的小沟小岔。
这里山脉连绵,河水蜿蜒,地貌种类繁多,自然资源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森林茂盛,植被类型丰富,为各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县分布野生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有雪豹、马麝、黑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豺、石貂、草原斑猫、荒漠猫、猞猁、马鹿、鹅喉羚、黄羊、岩羊、盘羊、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种。此外,山丹土特产品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麻黄、秦艽、枸杞、甘草、发菜、黄参、蕨麻、蘑菇、益母草等。
夏季,祁连山主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肃穆大气。周围群峰罗列、层峦叠嶂,高低延绵的山脉在阳光的照耀下交相辉映,近处的群山被此起彼伏的林海包围,像一道道绿色的波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祁连山的雪水从这里流过,养育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沃土,一幅幅如画般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相关链接:山丹景点推荐
焉支山
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焉支山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也是距县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历史上叫作土佛寺,位于山丹县县城西侧约5公里处,背靠高山,是一座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寺,寺内以一座全国较大的室内泥塑坐佛像闻名。
寺院内现有山门、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地藏菩萨殿等几处主要建筑,另外还有九龙沐太子、佛文化长廊、七孔牌坊、佛脚印等建筑和广场。大雄宝殿是阁楼式的高层全木质建筑,外观红色,十分漂亮。登顶该楼,可以远望远处的水库风光,视野非常开阔。
汉明长城遗址
山丹县长城分两类。一为汉长城,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2000多年。长城遗址呈东西走向。由壕沟、烽燧构成。全线以壕沟代替墙垣,虽年代久远,仍清晰可见。二为明长城,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明长城由黄土夯筑的墙、墩、列障构成。走向、长度都和汉长城相同。
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米—80米之间,平行延伸,像这样不同历史年代修筑同时并行且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城段在国内实属罕见。山丹汉明长城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古长城,被誉为“露天博物馆”。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又名南湖生态植物园,位于县城南,是山丹实验推广花卉树种新品种的林业示范园。新建人工湖、游泳池、钓鱼池各1处,建成富有特色的焉支阁、湖心亭、曲拱桥、兰池文物园、仙堤楼、转轮亭、法塔、昭文堂等人文景点。
目前已成为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并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聚会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型公园。
夏日,坐在湖边荫翳的柳树林中,一泓碧水尽收眼底。清风拂面,湖水清凉,绝对是你消暑纳凉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