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当前位置:焦点资讯甘肃网 > 最新动态
这些审美脑洞都在线的文化宝藏,“硬控”你一天不过分吧
发布时间:2024-07-23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文明孕育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瑰宝

它们或风格迥异、脑洞大开

或美到极致,令人过目难忘

到底有哪些堪称“惊艳”?

让你一眼就是万年

秒变迷弟迷妹

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

要说甘肃省博物馆的第一C位,当数铜奔马无疑。这匹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马儿,此刻在博物馆静谧的灯光下,依旧栩栩如生,好似在空中飞驰一般,马的口、眼、鼻均张开,鬃毛和尾丝后扬,令人仿佛听见马儿奔腾的嘶鸣和疾风呼啸的声音,看似静态却充满灵动之感。


视频编辑:郭菡璋 赵媛媛

它就是20世纪60年代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东汉时期的青铜器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重7.15千克。1983年铜奔马形象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它一经问世就已经注定不凡,近年来,更是在文创圈迅速走红。2022年,甘肃省博物馆的“神马来了”玩偶横空出世,一经推出就火出了圈。甘肃省博物馆趁热打铁,不断推出丰富有趣的周边产品,“奔奔”和“跳跳”形象鬼马灵动,备受当下年轻人的追捧。在兰州马拉松赛场上,铜奔马更是以“赛手‘马小跑’”的形象亮相,全力奔跑在赛道上,为赛事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视觉体验。

今天,铜奔马不仅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被珍视,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创新性的传播方式,走出了一条“出圈”的道路,以更加鲜活、多元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展现了文物的另一面。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也为我们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水瓶座怪咖(郝嘉)


文创产品“小祖宗”

大地湾博物馆

大地湾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面的五营乡邵店村大地湾遗址,是中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最近,大地湾博物馆的形象IP“小祖宗”因其独特的设计和寓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小祖宗”为一个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它以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为原型,形象设计简洁明了,色彩鲜艳,富有喜感,深受游客们的喜爱。不仅如此,在当下天水麻辣烫爆火之际,“小祖宗”也成为了甘肃文旅圈的又一个出圈大IP。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一个有着齐刘海的陶人,1973年出土于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这件不起眼的陶瓷人像,竟然是由8000年前的先民制作而成。根据考古研究,这个陶瓷人竟运用了不同制作手法,如,头发和嘴是雕刻出来的,而鼻子、脸则是用泥捏出来的。整个陶瓷人不仅五官整齐,而且还是彩绘作品,生动展现了先民的手工制作水平和审美意识。

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这个国宝级陶瓷人被当地人称为“小祖宗”,足见地位多么崇高。长期以来,“小祖宗”一直矗立在大地湾遗址博物馆门口,作为形象代言欢迎八方游客,与天水麻辣烫的一同爆火,不仅展示了甘肃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也为天水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忧亦无惧(郭心悦)


三星堆青铜神树

三星堆博物馆

它是南派三叔笔下能够起死回生的秦岭神树,是《山海经》中金乌轮流值日后栖息的东方神木“扶桑”,也是三星堆文物修复团队历经八年,尽力拼接出的距今三千年前最大的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残高3.96米,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树身分三层,每层三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树干上和树枝花托下有光环,环中有透雕的炯纹,树侧有一条自上而下的龙,只剩半个身子,头朝下的悬在树干两侧。青铜神树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精美异常。

青铜神树证实了古蜀先民非凡的创造力,也印证了他们不断试图沟通天地,认识宇宙的可能。

在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话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了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四喜丸子(王春培)


莲花形玻璃托盏

甘肃省博物馆

在历史的星辰大海里,有一抹晶莹剔透的蓝色,悄然绽放于古代匠人的指尖——那便是甘肃省博物馆的网红“莲花形玻璃托盏”。这不仅仅是一件文物,它那精湛的工艺和雅致的外形,更是满载着古人的工艺美学与文人骚客的高冷范儿。

莲花形玻璃托盏,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玻璃托盏为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它出土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汪氏家族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它犹如夏夜荷塘中的一朵清莲,清雅脱俗,自带仙气。玻璃材质在光线下流转生辉,仿佛能净化一切尘埃。只要见过它的人,无一不被它圈粉。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沙僧因不慎将珍贵的玻璃盏打破,而遭受贬谪至人间的命运;而在《红楼梦》的情节中,林黛玉赠予贾宝玉一盏精致的玻璃绣球灯,以此含蓄地传达了她的深情厚意。这无不彰显出玻璃制品在古代社会中的珍稀与不凡价值。

文创产品“琉云璃彩”蓝莲茶盏

看着这小小的托盏,仿佛能触碰到那个遥远朝代的温度。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暂时放慢脚步,细细咂摸这份古早的雅致和匠心独运,感受一把中华文明的深邃底蕴。

——@Honsher(石静瑜)


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

女性艺术是一种历史的视觉图像,也是一种人性的艺术表达。

2023年“五一”,我有幸参观了广东省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深入了解了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女画家,感触颇多。

何香凝,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与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以何香凝早中期艺术经历展开的“国之觉醒 女性独立”;以中国女子书画会女画家冯文凤、顾飞、李秋君、陈小翠、周鍊霞、吴青霞、陆小曼所代表的“海纳百川 异彩纷呈”;以同时期致力于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女画家方君璧、杨荫芳、关紫兰、郁风所延展的“欧风东渐 度越古人”,这些从事中西绘画实践的女画家们以其艺术精神的不同,分别代表民国画坛女性艺术群体的三种身份:献身社会的革命者、继承传统的新闺秀和致力西画运动的新女性。

整个展览以细腻的手法将丰富的图片、文献、信札和作品多姿地编织出一幅绚烂的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的图景。

通过这场展览,我看到了女性艺术家们在艺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她们在面对一些矛盾和问题时做出回应的独特方式,综合呈现了20世纪前半期女性艺术群体的精神面像及心路历程。

——@程艾影(李婷婷)


西汉大铜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甘肃铜奔马vs广西大铜马,傻傻分不清楚?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着一尊西汉大铜马,其俊朗灵动、作嘶鸣奔驰状的外表一眼望过去,和咱甘肃大名远扬的“马踏飞燕”别无二致,在距离甘肃千里之外的广西能目睹这尊形似铜奔马的马儿更是令人倍觉亲切。

大铜马出土于广西贵港。其形体高大,自足至耳,高115.5厘米,长109厘米,背宽30厘米,是全国罕见的大铜马,也被誉为“岭南第一马”。其四肢刚健,昂头竖耳,张嘴掀鼻,左前腿提起,作嘶鸣奔驰状,神态逼真,生机勃勃。出土时,眼、鼻、舌、唇残存朱色彩绘痕迹。

更巧的是,甘肃铜奔马的“搭档”是它脚足下的“飞燕”,西汉大铜马也有它的“专属搭子”——一位驭手铜俑。这位“胡人”形象的老者,高仅39厘米,双腿跪坐,两眼正视前方,双手提在胸前,作驭马驾车的姿态。

这尊体形硕大的铜马,不同于广西本土矮马。汉代时期大量外来马种被引入中国,因此大铜马的原型很可能是胡人进贡的外来马种。其出现于广西,是广西本土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物,也印证了广西在汉代已处于文化的交汇点,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大铜马”趣味徽章

一尊铜马,一段历史,变化的是文化符号,不变的是我们对历史的传承和敬畏。

——@祁小四。(祁晴)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你或许看过沙漠万人星空演唱会,看过黄河之滨大合唱,看过街边小巷自由演出……但你看过在骆驼上组团表演的吗?别惊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告诉你一只骆驼如何承载8人,如何开展演出。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1959年才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中重新现世,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高58厘米,长43厘米,施蓝、绿、黄等单色釉。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张口嘶鸣状。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平台,用刻花毯子覆盖,其上有七个男乐俑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在全神贯注地演奏,中间立一体态丰腴女子,似乎随着节拍翩然起舞,婉转而歌。此文物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

或许你会质疑一只骆驼如何载得动8人,但当你面对这件精美文物时,疑虑便会全消,不禁感叹于艺术品如此协调自然。这一切要归功于工匠们的巧夺天工,他们将艺术夸张与实际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现实舞台搬到了这小小的方寸之上,可谓独具匠心。

不同于唐代早期偏重于素色的配色,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上釉则是以浓重强烈的颜色为主,层次分明,这为后世研究盛唐歌舞、服饰起到重大作用。再次,该器物所持乐器基本出自西域,而演奏及舞蹈者都是汉人,这也进一步看出盛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这条伟大的通道,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文化交流频繁,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立于文物前,思绪不免被拉扯到流光璀璨的盛唐乐舞里,于曼妙舞姿中,于悦耳天籁里,尽赏艺术之美,沉醉于繁盛瑰丽,久久不愿清醒。它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

——@木。(王春燕)


鼎形铜行灯

甘肃省博物馆

在甘肃省博物馆,有一件古老的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是一盏优雅且不过时的鼎形铜行灯,仿佛穿越时空,令人心动不已。这盏灯自带“油罐”,出行带上,方便之至;桌上使用,则更显优雅。

这盏鼎形铜行灯,首先以其千年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鼎,作为一种古代的烹饪器具,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此灯以鼎为形,无疑赋予了它独特的地位。其表面光洁,腹部有一周凸弦纹,内部可以装盛燃灯油料,三个蹄形足稳稳当当,鼎身的纹饰精美细腻,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让人为之赞叹。

鼎形铜行灯由盖、键、耳、身四部分巧妙地组成了这件造型别致的铜灯。当灯具收起时,双键扣在盖上,旋转鼎盖,双鸭便牢牢“咬”住双键,全器严实密封。这种设计既保证了灯具的安全性,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而当这盏灯展开时,便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姿势,它的实用与美观更是显露无遗。打开固定鼎盖的双键,再将双键上端合拢,正可插入鼎盖的圆柱中,这时,翻转的鼎盖就变成了灯盏,能看出这盏灯很能“鼎”。既实用又美观,无疑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华。

这盏灯出土于甘肃平凉,是当时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既能储存较多的燃料,又能保障安全携带。它不仅是工匠智慧的结晶,更是岁月赋予的瑰宝,为之感到深深的震撼。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国时期,看到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经济、军事发展突飞猛进,青铜冶铸业进步显著,鼎形铜行灯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为这里发达的青铜铸造工艺,提供了实物例证以及那个时代的繁华和活力。

同时也希望,博物馆利用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可以借助创意赋予古物新生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创意设计到文创产品当中,让藏品中蕴含的文化“活”起来,能走出“深宫”,并且能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幸福(王裕霞)


错金杜虎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

错金杜虎符,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半张口,虎作走形,两腿前屈,是两千年前的“调兵神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兵符。那么长不过十公分的小小虎符,为什么能牵动战场风云?

虎符分为两半,右半边为君王所有,左半边在秦国杜县的长官手中,两块虎符合在一起叫作“符合”。如果调兵超过50人,需左右两半拼合,核验无误方能调兵,当然一种特殊情况:遇到需点燃烽火的紧急情况,不必核验兵符即可行动。

虎符可以调动百万大军,历史上发生过虎符被盗事件,但很少有伪造虎符的。这是因为其保密级别极高,模具用过一次就毁掉,并且虎符上除文字外还有专属的榫卯结构和纹刻,有些字符甚至只有皇帝知道。秦朝除虎符之外,还会专派兵令信使,基本上是“信物+使者+文书”三重认证的模式。如此巧妙的“加密系统”,让这件“调兵神器”复刻几乎不可能!

虎符虽小,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军令的准确传达和军队的高效调动,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北(王万良)


《江山无尽图》

南京博物馆

近期,随着各年龄层的学生群体相继放假,亲子游迎来高峰。和气温一样,各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同样热得发烫。作为一个土生不土长的南方姑娘,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与文化瑰宝的地方,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在众多珍贵的文物中,《江山无尽图》一幅宋代的山水画,最是触动着我的心灵。

《江山无尽图》缓缓展开,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将观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仙境。画中,山川壮丽,云雾缭绕,江河奔腾,草木葱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画家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那远山近水,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和喧嚣。站在这幅画前,吸引你的并非只有视觉之美,能切身感受到那份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画家以笔为舟,以墨为水,遨游于这无垠的江山之间……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高远,他们通过诗词书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江山无尽图》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J(蒋蕊)


四羊方尊

国家博物馆

这张图熟悉不?我想你肯定见过,是的,它就是四羊方尊。第一次了解到这尊青铜器,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当时就被它庄重的外形,繁复的外表所震撼。

如果用关键词形容两三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一定会是“原始的”“粗糙的”,然而去年秋天在国家博物馆亲眼见到四羊方尊“本尊”之后,我改观了。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58.6厘米、重34.6千克,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体型最大的一件。

商代晚期贵族在追求精致生活上是懂得如何花钱“最大化”的,不断将青铜器变得大而美,四羊青铜方尊更是别出心裁,把常见的动物形尊和方尊二合一,堪称“升级版”方尊。而且它做工精细,纹饰复杂,云雷纹、夔龙纹、蕉叶纹、饕餮纹、长冠鸟纹,样样都有。不仅“花样”多,还有“3D立体”,几个龙首跃然“尊”上,四只卷角羊各占一角。突出的羊首、龙首,让方尊仿佛有了生命。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商人高超的铸造技术+卓越的审美,也让四羊青铜方尊成为国宝之一。

文物是点,历史是线,文明是面。连点成线,织线为面,完整的文明图景才能尽现眼前,给人灵魂颤栗的震撼。

这个暑假,一定要去一趟博物馆!从点出发,我们想要寻找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其中一段文明之旅的路上。

——@茉沫的向日葵(杨玉洁)

一笔一画

一砖一瓦

皆是时光的印记

穿过历史长河

我们得以窥见

历史文化的魅力

上一篇:来临夏避暑,一张图告诉你所有!
下一篇:来自“药都薯乡”的夏季之邀|第二届定西文化艺术月来了~
  • 15682827113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辽ICP备2024028110号-3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407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辽网文(2024)2654-41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辽)字第02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