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当前位置:焦点资讯甘肃网 > 最新动态
随《简牍探中华》探寻悬泉汉简中的丝路记忆
发布时间:2024-05-14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从简牍出发,解密丝路万象;以简牍为引,探寻文明之光。5月12日20:00,央视大型文化创新节目《简牍探中华》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用两集内容重现古丝路盛景,带领观众走进迄今为止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汉代驿站遗址——悬泉置,一探千年丝路的历史与传奇。

《简牍探中华》5月12日晚8时央视播出。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是司马迁笔下古丝绸之路的盛况。20世纪90年代悬泉汉简的出土,使这派繁荣景象得以复现。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规模较大的官方驿站,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驿站遗址于1987年首次发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并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驿置机构。根据已整理的简文研究,悬泉置的编制可能在37人左右,常备传车10乘到15乘之间,每月的粮食消耗达7100多石,最多一次接待于阗国使团共1074位外宾。2014年,包括悬泉置遗址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专家教授共同叩开古丝路驿站大门。

出土于悬泉置遗址的悬泉汉简共2.3万余枚。这些汉简,作为两汉丝路上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精彩讲述着古丝路上的生动往事,更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帮助后人透过方寸笔墨,望见古丝路上的家国历史与文明互鉴。5月12日晚播出的《简牍探中华》,主持人龙洋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共同叩开尘封两千多年的古丝路驿站大门,分享汉朝邮驿系统和往来交通的鲜活细节,首次发布5枚悬泉置“计时简”。

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但在悬泉置遗址发现以前,从未有过驿站的考古发现。这些用于传递公文、接待使团的邮驿机构是否真的存在?古丝路的“路”到底在何处?悬泉汉简为我们揭开一个个历史谜团——悬泉里程简记载了从武威到敦煌沿途经过的置与置之间的里程,它与居延里程简相互补充、印证,共同勾勒出从敦煌向西的行驶路线,实证了古丝路的存在及具体走向,为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申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撑。

《简牍探中华》剧照。

汉朝基层小吏统称为“啬夫”。悬泉汉简记载的200多年间,“弘”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置啬夫,在已整理的悬泉汉简中有70余条和他相关的记录。本期《简牍探中华》通过演绎“弘”在悬泉置的成长经历,展现一代代啬夫在悬泉置的坚守,传递“有的人,生来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有的人,生来就是为了守着这条路”的真情奉献。节目还再现了相夫公主和亲、匈奴日逐王降汉和西域都护府设立等重要历史事件,生动呈现古丝路上的珍贵细节。

传马是悬泉置传递公文以及使者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这些传马为何有“户口”?它们的“户口本”什么样?节目结合悬泉汉简中传马名籍简的真实记录,带领观众沉浸式了解悬泉置中传马的严格管理制度,感受汉朝对马政的重视。

《简牍探中华》剧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20余枚关于计时方法的文书记录。节目独家发布5枚悬泉置计时简文,并结合古代沉箭式铜漏的计时原理,破解记载在悬泉汉简上的时间管理智慧,独家揭秘2000多年前的计时方法。(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上一篇:天水市举办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天水主题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暨“天水绝活”文艺展演
下一篇:解锁藏寨扎尕那的“松弛感”
  • 15682827113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辽ICP备2024028110号-3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407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辽网文(2024)2654-41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辽)字第02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