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要闻当前位置:焦点资讯甘肃网 > 全省要闻
这里是庆阳,农耕之源是我的名片
发布时间:2023-10-03  来源:

  重稼穑,务农桑。古老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亘续、长盛不衰的基因。

田畴沃野董志塬。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庆阳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农耕之源是庆阳的文明气象。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不窋“奔戎狄之间,有凤来仪,遂骑凤西来,见此山明水秀,訇然落地,凤化为城”,他便在此教民稼穑、陶复陶穴,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戎狄之间”即今天的庆阳大地,“凤化为城”曰“凤城”,即今天的庆城。悠久的周祖农耕文化是庆阳数千年农业文明的根基,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农业耕种是最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

玉米喜获丰收。特约摄影 李建琪


  从古至今,庆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这里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肉羊、肉牛、肉鸡等优质农牧产品和小米、荞麦等优质杂粮享有盛誉,庆阳苹果作为“十大绿色甘味”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庆阳境内有世界上黄土堆积最厚、塬面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子午岭原始次生林,是陇东大地的“天然水库”和“绿色屏障”。

香菇飘香。庆阳融媒记者 盘小美 摄


  因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庆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是原农业部批准建设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这里盛产苹果、杏子、白瓜子、黄花菜、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区域,也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规模最大的白瓜子加工出口基地和品质最优、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先后被原农业部、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和“中国小杂粮之乡”。

麦浪涌金。特约摄影 邵建设


  今天,素有农耕之源美誉的庆阳,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传承中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引导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领着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的步伐。

  庆阳市按照“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科技支撑、龙头引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初步构建起“三元双向市域大循环、种养菌产业中循环、经营主体小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格局,推动庆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庆阳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果香四溢。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庆阳市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等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抗旱增产技术,粮食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59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0万吨以上。同时,持续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特色产业规模,苹果面积达到13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2万亩,“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9万头、481万只、133万头、3771万只,庆阳成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年内实现一产增加值12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76元。

合水县太白镇莲花寺村百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俯瞰。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庆阳农耕文化的千年传承,正在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向世界展示着庆阳文明的无穷魅力与风采。


来源:微游甘肃

上一篇:“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张掖市举办2023年“中秋有约·彩虹张掖”演出活动
下一篇:国家艺术基金“丝绸之路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意策划人才培训”项目启动实施
  • 15682827113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辽ICP备2024028110号-3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407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辽网文(2024)2654-41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辽)字第02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