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要闻当前位置:焦点资讯甘肃网 > 全省要闻
陇南:文旅康养胜地
发布时间:2024-09-29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75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

75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

75年间的陇南,沧桑巨变。

翻开浩瀚的历史长卷,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到大秦帝国的发祥,从诸葛亮“六出”北伐的刀光剑影到青泥岭蜀道难的千年感叹,从两当兵变打响甘肃武装革命第一枪到在哈达铺做出到陕北去的伟大抉择……陇南古老而又年轻。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陇南众多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无限美景……如何让这座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以山水为本底、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有效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拓展文旅市场主体,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唱响旅游融合发展“协奏曲”,擘画“陇上江南”“文旅康养胜地”的新蓝图。

文县天池。冉创昌 摄

向阳而生,康养陇南“势不可挡”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曾经,陇南处处皆胜景,却隐于大山鲜为人知。如今陇南胜景犹常在,已“藏在深山众人知”。

这样的变化缘于陇南慎终如始,久久为功的担当。

自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文旅康养胜地,把陇南建设成为大九寨旅游圈重要的游客集散地、西北知名康养目的地、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奋斗目标,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陇南,把一张张“规划图”变成了一幅幅“实景图”:

——生态康养效应日益彰显。官鹅沟大景区顺利圆梦5A,成为陇南市首个、甘肃省第七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获“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2023年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2023年中国天然氧吧”等生态康养品牌称号,康县、文县、两当县入选“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

——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今年1-8月份全市重点建设旅游项目69个,总投资146.75亿元;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武都万象街旅游休闲街区即将开业运营;粗陶文化、高山戏、秦早期文化、大熊猫等文创产品市场火热;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中国最美村镇22个,中国传统村落28个,文旅康养品牌村14个,先后建成美丽乡村2100多个,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等12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和美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一,乡村旅游成为了陇南文旅康养的亮丽名片。

——产业推介营销不断拓展。“甘肃·陇上江南·乡村休闲度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首创甘川陕毗邻地区(九寨沟-武都)文旅环线战略联盟,举办“携手川陕甘 三日游三省”“5·19中国旅游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和第十二届陇南乞巧女儿节等活动,吸引游客相继而来,络绎不绝。

——产业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储备文旅招商引资项目130个,总投资1200亿;今年已引进签约文旅康养产业链项目共29个,签约资金共37.86亿元。

……

众多实绩犹如片片拼图,在不懈的努力与协作下,完美拼合成为一张亮眼“成绩单”:仅2023年,陇南文旅康养产业链产值已达61.6亿元,全年全市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比2019年分别增长67.68%、59.69%,比2022年分别增长184.98%、190.09%。

每一个数字都见证了陇南旅游事业从弱到强的拔节生长,陇南也逐渐成为很多游客心中别具一格、值得一游的“诗和远方”。

两当云屏“乡野拾光”。李董 摄

得天独厚,文旅发展“可圈可点”

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对陇南而言,发展文旅产业,优势何在?

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让游客更加轻松地抵达旅游目的地,开启愉快的旅程。

过去的陇南,境内无高速、无铁路,国省道主干线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境内高山峻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层层叠叠的山岭犹如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绝开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率先发展,全市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铁公机”交通运输网络已成规模,南下川渝、东进陕西、北上兰州、西连九寨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形成。

绿色生态和多元文化是陇南文旅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和最强竞争力。

走进礼县大堡子山,耳畔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马蹄声声;漫步宕昌官鹅沟,身旁是古朴神秘的藏羌风情。官鹅沟灿烂澄明、鸡峰山莽莽苍苍、天池烟波茫茫、万象洞幽邃迷离……目前全市共有5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9家。

还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都是旅游好去处。

不止如此,文旅产业的长足发展,要把游客“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立足于此,陇南依托当地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全域范围内打造精品民宿。截至目前,陇南有等级旅游民宿10家,其中甲级旅游民宿2家,民宿数量排全省第一,共有星级旅游饭店36家,星级农家乐、星级农家客栈共148户,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常驻”所需。

同时,全力强化旅游“硬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旅游 “软服务”水平,主动与国内知名旅游运营商携手合作,推广本市旅游产品,推动市内旅游订房、旅游票务、旅游购物等电子商务工作开展。并且,通过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线路等措施增加有效供给,打造了一大批一年四季皆有看点、“卖点” 的旅游项目。

此外,还制定出台了《陇南市“引游客入陇南”补贴实施办法》,开展陇南旅游优惠大放送活动等,吸引越来越多游客的脚步迈向陇南。

如今,山水相融、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渐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充满人情味的服务……陇南以文化为笔,以旅游为墨,以康养为彩,绘就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旅画卷。

万象奇观。冉创昌 摄

驰而不息,陇上江南“蹄疾步稳”

陇南文旅蓬勃发展,它带来的不仅是触手可及的经济增长硕果,更为陇南全域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产业基石。

近年来,陇南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打造成“新风口”。

通观全域,精心谋划制定完成了《康养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百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的编制与评审,修订发布了《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为全市文旅工作明确方向、目标和措施更加明晰具体。

在时光的长河中,陇南文旅一路前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过去的花桥村,是出了名的“穷沟沟”“烂泥沟”。2014年,康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花桥村被列为重点打造示范村。如今,花桥村已成为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最美乡村”之一。

“村子美了,各项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也逐渐增加,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康县长坝镇花桥村“花桥人家”农家客栈老板杨明霞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转化的“美丽经济”,不仅提高了收入,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与此同时,陇南围绕着力构建“大景区+全域游”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两点、两带、两域、两环”的发展布局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文旅融合发展,确保“一盘棋”规划、“一体化”推进,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添新活力。

虽已入秋,但坐落于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立界村的“三叠湖”客栈“火热”依旧,房间爆满。

“这里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夏日来避暑游玩,我们不光住得舒爽,吃得可口,也玩得开心。”来自成都的游客李继华参加了老年康养团,已经在立界村预定了十天住宿。

在陇南,像这样发展文旅康养的生动实践俯拾皆是:武都区姚寨镇民族村、礼县红河镇小高村、康县长坝镇山根村和成县陈院镇梁楼村……一批批游客沉醉其中,乐而忘返。

在大胆探索中不断进步,在美好期待中不断前行。

从单一文化各自为战,到文化与旅游相互成就,文旅与康养完美融合;从个别景区的“单打独斗”,到建成众多高品质的康养基地,开发出大量高热度的旅游线路,实现与周边大旅游景区的互联互通…… “南北过渡带 康养陇之南”的名号越来越响。

风正扬帆,自当轻舟如箭、山止川行;陇上江南,必定蜚英腾茂、未来可期。

上一篇:酒泉瓜州:丰富旅游业态 提升服务品质
下一篇:兰州新区文创和非遗精品亮相第七届敦煌文博会
  • 15682827113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辽ICP备2024028110号-3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407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辽网文(2024)2654-41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辽)字第02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