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要闻当前位置:焦点资讯甘肃网 > 全省要闻
匠心传承 纸上飞花
发布时间:2024-08-09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黄土高原,厚重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漫长的时光与坚守的匠心中,造就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遗产,是民族的瑰宝、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庆阳剪纸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明浓厚的乡土气息,浓缩了劳动人民厚朴勤俭的精神品格,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前不久,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种民俗文化产品集中展示,其中以庆阳香包、剪纸为代表的当地非遗受到国内外嘉宾青睐。

纸上飞花,剪艺传情。这位手拿剪刀挥舞自如、手法高超的老师是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张锐利。她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风格鲜明,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既朴实纯真,又充满浪漫与抒情,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剪纸专业展览,先后获奖30余次。

庆阳剪纸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人们生产劳动和农村窑洞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原始古拙。窗户上、门扇上、窑壁上、炕围上,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剪纸。

在庆阳农村,妇女们都会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经过一份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她们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期盼付诸于指尖,剪出美好,剪出向往。

生活在农村,张锐利农忙的时候下地,闲下来剪纸。几十年间,她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对剪纸的热爱从未减弱。

张锐利口中的金老师名叫金香莲,是当地一位退休小学老师,也是庆阳市剪纸艺术泰斗级人物,获得过“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是庆阳市剪纸艺术界名副其实的“金剪刀”。如今已85岁高龄的她并没有闲着,常常会来到剪纸传习所,为慕名前来的徒弟们言传身教剪纸技艺。

这间教室布满了金老师历年来的一些代表作品,《农耕生活》《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多幅大型作品在各类大展中获得“国际金奖”“世界华人功勋金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优秀的文化需要更好的传承,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金香莲把精力基本都放在了传承上。

为了使庆阳剪纸这一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化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金香莲始终坚持免费授徒、多地培训,并在2009年倡导成立了庆阳市民协剪纸专业委员会。她带头开展“剪纸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现已有千余名民间剪纸老师走进校园,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及家长学习剪纸艺术的积极性。

数十年如一日,金香莲始终以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庆阳民俗文化为己任,天天与剪刀为伴,这双巧手早已严重变形。

金香莲在剪纸创作中完成了一次次极限攀登,实现了一次次成功跨越。红红的纸片让她找到了依托,生命得到了升华。

在以金香莲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庆阳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进一步加强,剪纸艺术大放光彩,庆阳剪纸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部分县市的剪纸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不断尝试各种剪纸技艺,一张张剪纸作品在指尖“绽放”。

现在,庆阳大多数学校都专门开设了有关剪纸、香包等非遗文化的兴趣课,让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从娃娃抓起,促进青少年品德的修养和完善。

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党和政府文化惠民政策效能的生动体现,也是反映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风向标。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庆阳剪纸的市场价值逐渐凸显。它不仅是节日庆典、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九届的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使庆阳剪纸从农家窗棂飞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从陇东大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剪一刀一图案,反映着庆阳人民敦厚豁达的炽热情感,散发着庆阳独具特色的艺术芬芳,承载着陇东儿女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在传承中创新,庆阳剪纸的无限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成为走出去请进来的一座桥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出了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上一篇:“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全面加快
下一篇:甘肃:着力讲好黄河故事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 15682827113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辽ICP备2024028110号-3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407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辽网文(2024)2654-41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辽)字第02068号